记得小时候,有雾的清晨,白棉花一样的温润雾气,就像童话中的仙境,让人充满了幻想与期待。多年过后,雾从白色变成了灰色,还改了名字叫“雾霾”。近年来,在雾霾的不断冲击下,人们渴望回到童年的“仙境”。如何实现这个梦想?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无疑成为必要手段之一。
对此,中国科学院大学法律与知识产权系主任李顺德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需制定更多引导、扶持政策,加大创新力度,加强自主核心技术研发、发展延伸产业和服务等,使清洁能源产业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拉动下迅速发展;同时号召全民行动,从身边事做起,让清洁能源飞入寻常百姓家。
创新成果解难题
雾霾的产生与我国过去粗放型经济和能源发展方式关系紧密,转变能源发展方式,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提高能效等已成为应对雾霾的有效举措。智能电网作为新一轮能源科技革命的核心,作用巨大。智能电网通过坚强的网架和集成先进的创新技术,使电网成为非水可再生能源、常规电源以及电力客户之间的重要互动平台,促进大范围全局资源与信息的整体优化调配,从而最大程度挖掘电力系统接纳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潜力,为可再生能源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自2004年以来,全球低碳技术专利申请量增幅显著提高,智能电网相关技术专利在低碳技术中的比重也稳步提升。有关专家认为,面临迷雾重重的前景,做好先进技术知识产权工作有助于抢夺未来低碳技术的战略制高点。
过去,大量的电网核心技术一直由国外企业所垄断,导致我国在关键电网设备上长期依赖进口。如今,随着我国电力技术研究和工程实践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电网技术尤其是在智能电网等先进电网技术的开发和研制方面已取得了重大进展,各环节关键技术和部件的研究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以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为例,目前,其拥有854件专利,其中3件专利获得中国专利金奖。该院研发的“电力系统潮流分网并行计算方法”发明专利,不仅大大提高了我国电力传输与供电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性,更重要的是促进低碳经济效益提高,在节能减排、低碳技术成果研究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缓解雾霾的侵袭起到了一定效果。
“只靠科研单位有难度”,目前智能电网领域相关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科研单位,相关技术研究与应用还处在起步阶段,需要进一步提高研究水平和应用水准。对此,李顺德建议,应该在政策法律法规上予以支持,草拟出台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为代表的法律法规,营造出鼓励发明、激励创新的良好的创新氛围。
产业发展抢高点
目前,我国各项清洁能源的使用都在加速推进。据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的资料显示,我国目前是世界水力发电和风力发电的领先者,水电装机容量达2.49亿千瓦,风电装机容量达6300万千瓦,我国的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也达到了700万千瓦。此外,中国还是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和水力发电技术设备的主要制造国。
然而,从整个产业链来看,目前,我国清洁能源产业的一些核心零部件仍需依靠国外进口。建立完整的产业链条,成为行业未来发展的关键。“不掌握核心技术,我们就会受制于人。在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的道路上,我国必须建立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 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有关专家表示,我国清洁能源产业应投入到核心技术的研发和攻关上,抢占技术制高点,向拥有核心技术知识产权的方向努力。
以风电产业发展为例。始终坚持以技术创新为立足点的华锐风电,以技术创新引领风电行业发展并驱动产业变革,可谓是国内风电产业的开拓者和见证者。近年来,华锐风电在大型风电机组技术研发领域取得多项重大突破,2008年推出的国内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兆瓦风电机组,如今已实现批量生产并广泛应用于各大风电项目;2010年又推出国内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5兆瓦风机,并与2011年在上海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二期项目成功吊装了亚洲首台5兆瓦风电机组;此后又开始加快推进更大功率的风电机组研发工作。从3兆瓦、5兆瓦到6兆瓦风电机组的研发出产,华锐风电一直都是国内风电行业的引领者,据透露,由华锐风电完全自主研发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0兆瓦风电机组的研发工作正在顺利进行当中。华锐风电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华锐风电已拥有数百件专利,其中包括10多件发明专利,这在中国风电企业中位列前茅,所以在风电研发方面,华锐风电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连续不断的雾霾天,再次为我们敲响了警钟,面对新形势,我国应向低碳技术领域主动出击。有关专家表示,结合企业的资金优势和科研单位的技术优势,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加快专利的申请工作,做好核心技术的专利布局,并快速的将科研成果转化,形成产学研协同发展。从而以掌握核心技术知识产权为基础,使我国清洁能源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实现发展转型,还人们童年“仙境”里的碧水蓝天。(知识产权报 记者 李群 实习记者 姜伯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