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来源:浦东时报 原标题:服务科创中心建设 破解审判难题 健全3项机制 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出台26条意见 http://www.pdtimes.com.cn/html/2015-06/03/content_6_1.htm
6月2日,《上海知识产权法院服务保障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发布,这是上海知识产权法院服务保障科创中心建设的总体纲领和行动指南,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营造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
知识产权法院院长吴偕林介绍,知识产权是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和战略资源,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是推动和保护创新的基本制度和有效机制。作为首批设立的保护知识产权的专门法院,上海知识产权法院从成立伊始就将服务科创中心建设作为重大课题,在广泛调研基础上反复修改论证,最终形成这份《意见》。《意见》共26条,总体上可以概括为“坚持6项原则”、“破解4项难题”、“完善3项机制”、“延伸3项服务”。
其中,6项原则分别是坚持依法裁判原则、坚持平等保护原则、坚持利益平衡原则、坚持比例原则、坚持司法便民原则、坚持专业保障原则等。关于平等保护,知产二庭庭长陈惠珍介绍道,随着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不断推进,侵权案件的维权主体已呈现出分散化的特点。“就我们二庭受理的侵害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案件而言,维权主体虽然仍集中在少数几家国外软件企业,如奥托恩姆科技有限公司、磊若软件等,但也不乏上海数龙、上海协趣等国内的软件企业,主体份额占到34.43%。”而知产一庭受理的专利案件中,专利权人为国内企业的占比则达72%。吴偕林说:“各类创新主体,包括中小微企业和个体的知识产权和诉权,都要一视同仁、同等保护,不搞厚此薄彼和差别待遇。”
此外,该院破解了以往审判实践中遭遇的4项难题。知产一庭庭长刘军华透露,“由于专利分布技术领域广,组合专利、关联专利类案件数量明显增多,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举证和技术事实认定的难度。”据悉,一庭负责的专利案件除传统领域如纺织、机械等外,高新科技领域如互联网、生物科技、医药比重已达40%。“这些领域所涉信息繁杂,比对认定工作量大,证据难以获取固定,专业性程度高。”刘军华直言。
上海知产法院聘请了18位来自高校、科研机构的技术咨询专家,借助“外援”力量办案。聘请技术咨询专家只是第一步。根据《意见》规定,该院将建立由技术鉴定、技术调查、技术咨询、专家陪审等组成的四位一体技术事实调查认定体系,并对应制定四者参与技术事实查明的案件类型、范围和方式途径。同时,为破解举证难题,《意见》提出,将运用民事公平、诚实信用原则和证据规则等,合理分配举证责任,及时固定证据,对于抗拒证据保全、故意逾期举证、毁损证据、隐匿证据、提交虚假证据、进行虚假陈述等违法行为,追究相应民事或刑事责任。
另外,《意见》提出了健全知识产权纠纷多元解决机制,健全与知识产权相关部门、组织的沟通协调机制,健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宣传工作机制等3项机制,从而充分凝聚知识产权保护合力。法院还将注重发挥立法建议职能,注重发挥司法建议和工作预警职能,注重发挥司法经验的溢出效应。(记者 张敏 通讯员 高卫萍)